在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云雾缭绕的羌寨深处,藏匿着两本“无字史书”——羌族石碉房与吊脚楼。它们以石为骨、以木为魂,讲述着古羌人对抗自然、守护家园的智慧史诗。
发布时间:2025-05-06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865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发布时间:2025-05-05 来源:CCTV 阅读次数:826在川西北的云海高山间,有一种声音,不用歌喉吟唱,不需琴弦拨动,仅凭一片竹、一口气、一腔情,便能演绎羌族人的喜怒哀愁。它就是被誉为“人类最初歌声”的羌族口弦。
发布时间:2025-04-30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755在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生活着一个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这个古老民族用针线在布料上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羌绣艺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羌绣的瑰丽世界,感受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发布时间:2025-04-23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899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发布时间:2025-04-20 来源:cctv 阅读次数:82220世纪80年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羌年得到恢复。1986年十月初一,“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羌族人都会庆祝羌年。2024年12月5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