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茶手工制作技艺是羌族古老的传统制茶技艺,早在羌族祖先大禹,就采摘山中茶树回家后,利用做饭的设施和工具自制茶叶供自己平时饮用,既消除疲劳,又解渇。
手工制茶技艺是羌族独特的一门高难度手工技艺,其制作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是采茶,一般在清明前采摘海拔高度1300米左右的高山生态有机绿茶,在采摘过程中,鲜茶叶要保持空气流通,采摘下来的茶叶要放在阴凉处,防止堆放在一起导致发热;二是摊晾,采回的鲜茶叶及时平铺在竹簸箕或竹席垫上,通过风巢吹至叶面水分散失,鲜叶刚好萎调为宜,不能吹得太干;三是杀青,将炒锅烧至180-200度,将摊晾后的茶叶放置锅内反复翻动,进行杀青,既不能杀得太老,也不能杀得太嫩;四是二次摊晾,杀青后进行再次摊晾,理条成型;五是压条,理条结束,进行第三次回锅并压条,使茶味质更加浓厚;六是回锅,压完条后,起锅,再回锅,再次收干水分;七是抖毫,抖掉干茶的茶毛,使泡在茶杯里的茶清凉;八是提香,将茶放置在烧有白炭火的烘背中烘干;九是筛选,择出烘干茶叶中的杂质或余叶;十是装包保存。
中国的古人通过观察和实践很早就有知晓,并早已有记述。《神农食经》曾记载“久服令人有力悦志”,《杂录》也曾记载“苦茶轻身换骨”。现代研究证实茶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化学成分,含有对某些疾病确具有疗效的物质。各个时期都出产过品质较好的茶叶。据了解,宋代八大茗茶之一的“昌明兽目”就出产在北川。北川从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大面积的栽种茶叶,建起了县茶厂、苏保茶厂等茶叶加工厂,培养了许多手工制作茶叶的制茶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