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文广旅信息快报 2020年 第21期

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北川文化馆     阅读次数:560
绵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办公室 2020年12月31日



本期导读






业界要闻










□文化和旅游厅来绵考评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

□绵阳文广旅系统多措并举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我市 3 家博物馆被定级为国家一二级博物馆

□我市新晋 6 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我市完善公益文化活动信息发布机制

□我市新增 4 家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涪城区“3+2”模式大力发展研学旅游

□三台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盐亭县“三提升”做好文旅市场监管




行业动态







□我市新增 1 处国家工业遗产等 17 条








业界要闻


文化和旅游厅来绵考评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 12月23—24 日,文化和旅游厅公服处副处长谢竹峰、省文化馆副馆长冯砚带队来绵实地检查指导我市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相关工作。市政府副市长罗蒙、副秘书长衡国钰会见评估组并介绍绵阳市相关情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温芬,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代宏参加汇报会和现场检查。评估组一行实地检查了市文化馆、安州区文化馆、梓潼县文化馆,逐一查看馆舍开放、活动组织、品牌创建、志愿服务、数字文化馆等情况,对照评估定级标准,进行实地考评。安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斌,梓潼县委副书记、县长刘强等领导分别陪同迎检并向评估组介绍情况。市文化馆馆长邱兰对标地市级、县级文化馆评估定级指标,从办馆条件、队伍建设、服务效能、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等方面,对绵阳市、县文化馆发展总体情况作了全面汇报。评估组认为,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在支持文化馆事业发展上坚持出实招、见实效,全市文化馆系统干部职工有思想、有情怀、有创新、有担当、有作为,特别是绵阳市文化馆在数字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先行先试,成效明显,走到了全省前列。评估组要求,绵阳文化馆系统要着眼“十四五”规划和评估定级工作后文化馆面临的新机遇,继续发挥先行优势,闯出更多“绵阳路径”,创造更好“绵阳经验”,奋力推动绵阳文化馆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评估组强调,面对“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文旅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推动更多优质公共文化项目落地实施;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覆盖面和适应性;要打造独具特色、远近闻名、统分结合的文化馆大品牌;要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强化宣传推广工作,主动做绵阳文化、巴蜀文化的推动者、传播者、实践者。温芬代表市委宣传部表示,将从政策支持、人才支持、平台支持、宣传支持方面对文化馆予以倾斜,推动文化馆工作再上新台阶。代宏代表市文广旅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加快文旅融合的步伐,更好服务基层群众,支持全市文化馆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文化生活需求。下一步,绵阳市将以本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为新的契机,持之以恒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评促建、以审提效,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公服科 市文化馆 梓潼局)

绵阳文广旅系统多措并举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 (1)推动文旅资源转化。充分运用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全面梳理 6 大类 120691 个文化类资源和 8 大类 16812 个旅游资源,分类编制保护、利用、开发规划,加大项目推广和招商引资力度,力争 2021 年新签约 30 个、计划总投资 500 亿元以上重点文旅项目,实现以文铸魂、以文兴产、以文促游。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和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宜游化建设,新建“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扩大“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覆盖面,推出多媒体舞台剧《李白》、话剧《疫战中的婚约》等一批精品力作,持续推进非遗“五进”工程,基本建成“城市 10 分钟、乡村 10 里”公共文化服务圈。(2)实施重点文旅项目。深度对接国内文旅行业龙头企业擅长领域、优势板块和投资方向,完善文旅项目库动态管理,加快实施华强方特二期、绵阳文创产业新城、“两弹城”红色旅游研学营地、罗浮山温泉小镇、报恩文旅小镇、九绵高速交旅融合、市级旅游集散中心等 60 余个在建重点文旅项目,积极推动全省文旅发展大会新签约的朝阳时光公园、凤凰山文旅综合体等 7 个项目落地落实,明确建设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按计划启动建设、建成运营。(3)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深度参与全省“十大文旅品牌”建设,开发绵阳文旅特色 IP 和文创产品,举办绵阳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放大“一带一路”李白文化节及海峡两岸大禹、嫘祖、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溢出效应;深化 A 级旅游景区动态管理,实现景区数量质量上档升位,北川用好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江油加快实现“候选”转“命名”,推动安州、游仙等区域协同和差异化、互补式发展,支持梓潼、仙海全力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推动行业融合创新。发挥中国科技城的独特优势,将科技融合文化旅游,持续深化绵阳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文化旅游新技术产业园建设,配合“智游天府”四川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绵阳智慧旅游”平台数据融合、互联共享。发展旅游公路、乡村绿道、旅游风景道,培育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交通驿站等新业态;开发民宿、休闲农庄、农园、度假村等新产品;突出国内游学、营地教学、参观见学等研学旅游特色;打造三江夜游、夜仙海等夜游项目,提升跃进路、马家巷、芙蓉汉城等夜间消费集聚区,提高游客过夜率;深度参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化绵碚文旅合作,推动游客互送、资源互推、共享共赢。(局办公室综合)

我市 3 家博物馆被定级为国家一二级博物馆 近日,经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核定绵阳市 5·12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江油市李白纪念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绵阳市晋升国家一、二级博物馆数量居全省各市(州)前茅。根据国家文物局 2020 年最新修订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中国博物馆协会于 7 月至 12 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本次评估是博物馆领域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完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推动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评估工作分为评估准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六个阶段。此次评估的结果显示,绵阳市一、二级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品类丰富,属性多元,博物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收藏资源日益丰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展示了近年来绵阳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呈现出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的良好势头。(文保科 市博物馆 江油局)

我市新晋 6 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12 月 23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的通知。绵阳市涪城区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游仙区碧水寺—越王楼历史文化街区、江油市彰明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三台县方家街及下南街历史文化街区、三台县南外街历史文化街区、平武县报恩寺历史文化街区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展示了绵阳市立法保护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取得的显著成效。2020 年 4 月 2 日,《绵阳市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正式颁布,成为绵阳市取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制定的第四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推动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走在了各市(州)前列。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保护规章制度,细化保护措施和建设控制要求,强化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的维护、修缮以及街区消防、防火安全等工作,依法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落实特殊保护、重点保护、一般保护等措施,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合理开发与保护要求相适应的文博创意、休闲旅游、特色展览等文旅项目,让历史文化街区更具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局办公室 文保科)

我市完善公益文化活动信息发布机制 近日,市文广旅局印发公益文化活动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加强公共文化群众参与式管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1)发布范围。市文广旅局、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艺术剧院、市非遗中心,各县市区文广旅局、县级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各园区文广旅行政部门等组织开展的较大型的、面向广大市民的各类公益文化活动。如送文艺下乡、广场文艺演出(比赛)、文博非遗展览、图书阅读分享活动、文化讲座、街头艺术等。(2)发布主体。按照“谁举办、谁发布”原则,由主承办单位在其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活动预告。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公益文化活动,主动联系上级单位,通过所在县市区政府(园区管委会)官网官微或绵阳市文广旅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3)工作要求。公益性文化活动预告信息一般应提前 5-10 天发布,特殊情况应至少提前 1 天发布。信息发布要包含活动内容、主要参与单位(个人)、时长、地点、注意事项(安全提醒)、联系人等基本要素。发布渠道要保持基本稳定,并显示在页面的醒目位置。主承办单位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对接,通过各类媒体扩大活动 5 宣传效果。(公服科)

我市新增 4 家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规范》,经有关县(市、区)文广旅局推荐,绵阳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按程序组织评定并完成公示,确定三台县潼川古城景区、平武县老河沟景区、梓潼县文昌艺术小镇景区、绵阳北川飞鸿滑草场景区等 4 家旅游景区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至此,我市国家 A 级旅游景区增至 35 家,其中 5A 级景区 1 家、4A 级景区 16 家、3A 级景区 12 家、2A 级景区 6 家。本次新创建的 4 家旅游景区各具特色,体现了由单一景区景点管理模式向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模式的嬗变,形成了“文旅+城市经济”“文旅+研学”“文旅+农业”等多种模式,展现了文旅产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作用,是我市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成果。(资源科)

涪城区“3+2”模式大力发展研学旅游 (1)强化三个引领。一是规划引领。编制完成《涪城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将涪城区打造成中国科技研学旅游名城和青少年研学必游地,融合“农、科、文、旅、商”业态打造三大农业主题公园,按照“三年三园三步走”战略,力争将千鹤桑田蚕桑文化主题公园打造成为四川省蚕桑研学教育基地。二是导师引领。举办涪城区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乡村研学游导师”培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教授讲授研学导师课程,培训 100 余人。计划举办研学知识系列讲座,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研学导师”资格考试,持证上岗。三是宣传引领。组织相关部门、重点研学旅游企业 20 余人前往眉山开展研学旅游对接会,组织 2 家重点旅行社前往昭觉开展对口帮扶和研学旅游线路考察。计划举办涪城区研学旅游线路推荐会,邀请学校、旅行社、学生家长参加。(2)注重两大保障。一是机制保障。成立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先后十余次召开研学旅游相关会议。二是政策保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区旅游强区的实施意见》(绵涪委发[2020]1 号),明确提出创建“历史文化名人”“研学游精品线路”和“实施研学旅游促进工程”,并在人才、财税金融、财政扶持、用地支持等方面提供强力保障。(涪城局)

三台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近日,三台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评选为“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是绵阳市唯一受表彰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1)“服务+协同指导”。执法大队牵头,成立网吧、歌舞娱乐、出版物发行等 4 个行业协会,定期开展版权纠纷调解、违禁曲目排查、示范场所打造等 5 类指导服务,引导树立“场所阳光、内容健康、服务规范、形象正面”的行业形象。已累计调解纠纷案件 27 件,2019 年全县文化市场案件同比下降 23.81%。(2)“服务+多元需求”。组织文化行业免费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者、社区老人等特殊群体精准提供成绩查询、春运火车票定制、红歌进社区等公益服务,鼓励演出团体结合脱贫攻坚、非遗文化、风土人情等题材,通过戏曲、歌曲、小品等艺术形式,创作《这方》《采访》《山水念》等文艺演艺作品,累计创造文化作品 30 余件,服务 50 万余人次。(3)“服务+转型发展”。从改善经营环境、升级场所设备、丰富经营方式等 5 个方面入手,与联娱科技、四度网络科技、杭州杰拉网咖等行业领先者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娱乐场所采用人脸识别、数字阅读、3D 技术等科技元素,在网吧内开设免费图书、茶水休闲、特色饮食等区域,为消费者提供“一站服务,多重享受”的升级体验。已成功转型升级文化企业 87 家,经济效益同比提升近 65.5%。(三台局)

盐亭县“三提升”做好文旅市场监管 (1)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公平竞争软实力。组织全县 151 家文旅企业集中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构建“文旅企业红黑榜”发布制度,建立旅游企业黑名单登记台账,联合市场监管局、执法大队等集中整治“低价游”“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 40 余人次,开展整治行动 10 次,发放宣传资料 2000 余份。(2)监管文旅行业,提升文旅市场硬实力。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落实组织、制度、教育培训、安全管理 4 个保障;联合消防大队、公安等部门对 67 家网吧、歌厅、旅行社开展节日检查,启动涉文涉旅投诉应急联动机制,畅通电话、网络等举报投诉渠道。目前已开展检查 200 余次,出动人员 500 余人次,约谈被投诉举报企业 5 家次,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3)开展疫情防控,提升文旅市场免疫力。多渠道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巡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值班值守,备好防控物资,督促景区景点、图书馆等公共文旅场所做好通风消毒、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登记等防控措施。目前,全县文旅领域未出现一例疫情。(盐亭局)




行业动态

近期,江油市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624 所)旧址入围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全省 4 处)。(资源科)

12 月 21 日,我市潼川豆豉技艺等 7 个非遗项目入选四川省首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艺术与非遗科 市非遗中心 三台局)近期,市文广旅局分别向游仙、三台、江油下拨专项资金 300万元,督促游仙、三台完成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江油加快创建智慧广电示范区。(广电科 财务科)

12 月 30 日,全市文创工作现场会暨乡村文创工作推进会在北川召开。市文广旅局局长代宏出席会议并讲话。(资源科 北川局)

近日,2020 年“绵阳最美民宿”评选结果出炉,安驿·箱几、花间·伴山等 12 家民宿入围,其中安州区上榜 5 家,位列全市第一。(推广科 安州局)

近日,我市顺利完成 2020 年文化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抽取 4 人参加答辩,9 人全部通过评审。(人事科)

近期,市博物馆圆满完成年度展览任务,累计举办 7 个外展、13个馆内临展。(市博物馆)

近期,我市非遗项目羌族草编制作工艺先后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和第二届“非遗与创新”主题论坛暨非遗创新精品展,获广泛关注。(市非遗中心)

12 月 16 日,市图书馆新上架文学、历史、悬疑、哲学等类图书 234 种、468 册,少儿图书 550 种、1100 册。(市图书馆)

12 月,涪城区文广旅局组织开展为期 20 天的节前安全生产暨疫情防控大检查,出动工作人员 80 余人次,检查景区、酒店、网吧、文保单位等涉文旅场所 180 余处,发现整改问题 6 个。(涪城局)

2020 年,游仙区安排专项资金 160 万元用于文艺培训、公益群文活动等项目支出。游仙区文化馆、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 56 小时,全年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节日庆典、阅读讲座等各类文化活动 100 余场。2020 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游仙局)

12 月 22 日,“李白文化节”创意策划大赛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成功举办,迈出“馆校合作”第一步。(江油局)

202101032153003160.png

友情链接

Links

  • pic1-1.png
  • 非遗.jpg
  • pic1-2.png
  • pic1-3.png
  • pic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