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名单,北川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凭借《飞针走线,绘就羌乡“锦绣图”》成功入选!这是继2024年该案例获评“四川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后再获国家级认可,成为绵阳地区唯一上榜项目。
伊珎羌绣非遗工坊
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承载着深厚而独特的羌族文化,这份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们深入挖掘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资源,特别是羌绣这一传统手工艺,其细腻的针法和丰富的图案,不仅展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与审美,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文化瑰宝,我们成功建立了伊珎羌绣非遗工坊,旨在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2018年,陈云珍依托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绣传统刺绣,设立伊珎羌绣非遗工坊。工坊采用“公司+合作社+秀娘”的模式的模式,通过开展羌绣传承、羌绣产品研发、羌绣产品生产,并面向妇女持续开展就业培训。通过与院校合作,不断提升产品创意设计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工坊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带动300余人参与就业,其中,含脱贫人口128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
伊珎羌绣非遗工坊致力于传达羌族精神,传递羌族文化,传承羌族技艺,以推动羌绣传承发展,带动羌民脱贫致富为核心理念。通过设立非遗工坊,不仅为县域内的留守妇女、贫困户和残障人士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还成功将羌绣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工坊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促进了羌绣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更为文化产业升级探索新的方向,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